顱薦椎平衡療法

簡介

中樞神經系統(腦與脊髓)是被三層結締組織的筋膜 (fascia)也就是硬腦膜、蛛網膜與軟腦 膜包覆住。腦脊髓液充滿在其中提供保護以及支撐腦葉和中樞神經,藉由每分鐘6~12 次的循環提供營養並且帶走廢物。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優普哲(John E. Upledger)博士發現: 「觸診人體某些部位不僅可以感應這種隱微的脈動,若觸診的手再加上極為輕巧的力道 (約5公克),藉此調整腦脊髓液液壓促進健康」。

顱薦椎平衡系統

顱薦椎系統出現失衡或受到阻礙,影響範圍可 上由頭顱骨、往下至薦椎或尾骨部位出現疼痛 感覺、動作的神經系統障礙。 數位化時代,身體有大量訊息刺激,過多不良姿勢 長期慢性筋膜疼痛更會影響睡眠品質,干擾日常生活造成惡性循環。

顱薦椎平衡療法的目的

顱薦椎平衡術是利用極輕巧的徒手技術 鬆弛腦膜與筋膜系統,促進中樞神經的穩定 治療師的手觸診改變腦脊髓液的流動,改善循環 幫助中樞神經系統代謝廢物,平衡身體異常張力 啟動存在我們體內一種自然自我矯正行為的機轉, 改善整個內在環境,強化身體本身自我癒合的能力。

顱薦椎平衡療法原理

  1. 評估(傾聽站)
  2. 鬆弛五大橫膈 ( 骨盆橫膈 、呼吸橫膈、胸廓入口 舌骨橫膈 、枕下橫膈)
  3. 腰薦骨筋膜鬆弛術
  4. 牽拉硬腦膜管
  5. 顱骨鬆弛術 (額骨、 頂骨、蝶骨 、顳骨 、下頷骨)
  6. 口內法顱骨鬆弛術

顱薦椎平衡療法的適應症

  1. 偏頭痛/慢性頭痛
  2. 慢性肩頸痠痛
  3. 纖維肌痛症
  4. 顳顎關節障礙
  5. 睡眠品質失調
  6. 自律神經失調
  7. 創傷後壓 力症候群

顱薦椎平衡療法的基本步驟

治療師的雙手技巧性的改變腦脊髓液的流動,改善循環,幫助中樞神經系統 代謝廢物,進而平衡身體異常張力與失衡的能量及情緒。過程中可達到深度 放鬆的狀態,身體疼痛與緊繃的筋膜也會在過程中進行調整與釋放,治療結 束後身體會啟動自我修復,持續調整過程中可能會出現「好轉反應」,身體 出現任何變化都可以持續跟您的治療師反應與諮詢。


內臟筋膜復位法

簡介

內臟結締組織的損傷可能導因於手術疤痕、沾粘、疾病、姿勢和受傷而造成身體異常的張力點,這慢性的刺激常會造成串連效應,影響鄰近的身體組織,甚至造成全身性功能與結構的問題。

內臟筋膜與身體的相關性

內臟筋膜鬆動術有助於全身性的功能和結構失衡,包括肌肉骨骼系統、血管、神經、泌尿生殖系統、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和淋巴功能障礙等等。評估和治療內臟器官、筋膜與韌帶的動態異常。增加體內的本體感覺聯繫,進而使人恢復活力,緩解疼痛、功能性障礙和姿勢不良等症狀。

內臟筋膜鬆動術的原理

藉由整合性評估和觸診內臟筋膜張力,利用輕柔的手部力量促進內臟器官與其週邊結締組織的正常活動度、張力與動作。有潛在能力改善各別器官的功能,內臟以及全身的結構整合。促進身體的修復去改善內臟功能、消除身體負面壓力,增強結締組織和骨骼肌肉的活動度以及影響新陳代謝。

內臟筋膜鬆動術的適用性

忙碌的現代人常常久坐及長時間姿勢不良, 重複性的錯誤動作常會導致筋膜過度緊繃, 除了肌肉骨骼系統,也會對內臟造成壓迫吃東西太急太快、狼吞虎嚥或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,也都會造成腸胃系統的負擔, 造成脹氣、消化不良,影響新陳代謝。

適應症

  1. 消化不良的腹脹和便祕
  2. 胃食道逆流、 噁心及胃酸倒流
  3. 術後疤痕組織
  4. 慢性骨盆疼痛
  5. 子宮內膜異位與痛經
  6. 頻尿及尿失禁
  7. 胸部及腹部運動傷害

內臟鬆動術治療的反應與說明

在治療過程中,治療師會先用特殊的評估,然後用手輕輕觸診在內臟器官上定位, 用20 – 100克的壓力(取決於器官的深入程度),進行器官運動能力測試,受限的緊繃筋膜在張力釋放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些微酸痛,組織釋放的過程中也能聽到腸胃蠕動的咕咕聲,身體過多的氣體也會在治療後排出。治療結束後會覺得十分放鬆, 記得適當休息並多喝水,讓身體的新陳代謝更好。